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格尔木市 > 格尔木市气候 > 奔流文化非遗甘肃省天水市甘谷脊兽百

奔流文化非遗甘肃省天水市甘谷脊兽百

发布时间:2023/12/27 14:03:49   点击数:

甘谷脊兽艺术既具有原始性和多元化的色彩,又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型简练而不呆板,繁密而不艳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线条流畅,富于变化,艺术风味浓厚,是甘肃省颇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谷的脊兽深受欢迎。受访者供图

甘谷脊兽,盛名已久,广泛运用于古建筑和仿古建筑屋顶,享誉西北。据清代《伏羌县志》载,“嘉祐,脊兽兴于土桥。”土桥村就是今天的甘肃省甘谷县永安村,该村从宋代开始盛行砖瓦生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脊兽制作技艺,经宋、元、明各代不断发展完善,至清末时,已臻炉火纯青。

脊兽是古建筑最有代表性和艺术特色的组成部分,它象征着建筑等级。那些中国古建的檐角屋脊上常常排列着一些数目不等的小动物作为装饰,这些小动物一般叫做屋脊走兽、檐角走兽、仙人走兽、垂脊吻等,古建行内部也称为小跑或“走投无路”。它们已经“走”到了檐角的最前端,再向前一步就会掉下去,这个说法真的很形象。

屋宇之上的脊兽。李春摄

在甘谷县永安村,干净整洁的村落,有些院门前堆放着一些兽首,偶有招牌上面写着“甘谷脊兽——张大兽”

“张大兽”?

此称谓令人不解。难道说,甘谷脊兽有名有姓?问当地村民,“张大兽”的称谓真是大有来历——甘谷脊兽这一项技艺的传承人就姓张。

“张大兽”,名叫张启云,是甘谷脊兽的第四代传承人,就住在新兴镇的永安村。这个村子现在可是大名鼎鼎的“脊兽村”。

活灵活现的脊兽。受访者供图

去往张启云家,要路过散渡河,在河岸缓坡上、柳树下、院墙边、田垄地头,都堆放着瓦片和脊兽的半成品,有昂首长吟栩栩如生的天青色龙首,有碧绿透彻造型精美的琉璃佛像,更有一瓣一瓣像火焰旋舞的莲花图案……

想到“张大兽”的赫赫声名,怎么着他都应该是那种筋骨被打熬得如同铜铁的壮汉,一见发现果然很魁梧,且眉宇之间掩藏着一种大匠运斤的气场。“按老人们讲,我太爷张海就捏脊兽了,算上我已经传了四代人,多年了。”张启云说。

张海此人在甘谷地方志上有传:

张海(-年),字子寿,年出生于甘肃省甘谷县,自幼学习脊兽艺术,一生捏制脊兽,闻名陇上,人尊其为“张大兽”。

张海的技艺又是从哪儿学的,张启云讲了一段传奇的故事:

清代甘谷叫伏羌县,靠一家瓦厂维持家中的生计的张海家,在土桥村一带地界算是大户人家。张海心地善良、乐善好施,颇有人缘。所谓瓦厂,不过也只是有两三窑,他自己辛苦终年,也只是烧五六千瓦,换五六块银元维持生计,光景比一般人略好而已。有一天张海发现在瓦厂外躺着一个粗眉大眼、衣衫褴褛的壮汉,却因冻馁交加昏了过去,他赶紧端来一碗热水给灌了下去,壮汉终于有了一点活气,他恳求说留下,说他有手艺,可帮烧瓦,管吃住就行,不要工钱……当时正值兵荒马乱的岁月,张海动了恻隐之心,收留了此人。

在闲聊中,张海才知道,此人也姓张,是陕西宝鸡人氏,家道中落,流落到了甘谷。张海发现他干活又快又好,像是在烧瓦这个行当浸淫了多年,就探问他的来历,此人只是叹气,却不肯说。朝夕相处时间长了,他两人亦如自家弟兄一般了,说到张姓壮汉,永安村的人便以“宝鸡张”称呼。

一天晚上,宝鸡张忽然问张海:“你们附近的庙上有没有要做脊兽的?”这句没头没脑的话让张海很纳闷:“就是有,咱也只会烧瓦啊!”宝鸡张没有吭声,他和好一堆泥,揉、搓、捏、塑、镂、刻,一会儿,他手下的泥巴似乎变成了一些活物,细看龙有舞势,凤有翔姿;鹰飞枭猛,马奔兽腾;鸽目射光,鱼尾奋游,鹤如飞鸣,虎如逐鹿。

宝鸡张说:“咱俩的情分在呢,我就把这门技艺传给你吧,日后留个念想。”于是他俩晴天做砖瓦,雨天捏脊兽,几年下来,张海完全得到了宝鸡张的真传,他烧制的脊兽遍于甘谷、武山、陇西、渭源、通渭、天水、秦安等县的名山寺院以及乡绅名宦大户人家的屋宇。再到后来陕西岐山孔庙,青海格尔木公园,河南省部分庙堂,均有张海烧制的脊兽卧其高顶。因此,本埠外地人不呼其名,皆知大号“张大兽”,被誉为一代脊兽大师。

(二)

坐落于渭河北岸的永安村(俗称土桥子)是甘谷脊兽的主要生产地。在当地有“土桥子的瓦碴,双碾子的泥,史家坪的秀才多如鱼”的民谣。

意思是说,在土桥子,也就是永安村,瓦碴很多,这就说明在永安村有大规模的烧制瓦当,是泥瓦工艺聚集的地方。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自古以来永安村就已经盛产脊兽,并且传播广泛。

漫行在村子里,脊兽随处可见,几乎每家每院的门前都有。有些是已经完成的成品,在等待安装。还有大部分都是等待完工的半成品。看看种类有各式动物、寓意吉祥的植物,最多的,当数学龙首。

中国古建大都为土木结构,屋脊是由木材上覆盖瓦片构成的。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因处于最前沿的位置,要承受上端整条垂脊的瓦片向下的一个“推力”;同时,如毫无保护措施也易被大风吹落。因此,人们用瓦钉来固定住檐角最前端的瓦片。所以,脊兽最初的功能是为了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对脊的连接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后来脊兽发展出了装饰功能,在对钉帽的美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动物形象,并有严格的等级意义。

当然,还有一说,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因此檐角上使用了传说能避火的小动物。这些美观实用的小兽端坐檐角,为古建筑增添了美感,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梁思成曾评价道:“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它们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合称“脊兽”。

(三)

甘谷脊兽制作技艺流程主要为:选土,即选取当地优质红壤土,和成细腻坚柔的红胶泥,不脆断、不开裂;泡土,将碾碎的红壤土放入水池浸泡半月左右,使其出碱,疏松土性;晒泥,将浸泡的泥挖出来晾晒,增强其柔韧性;制坯,用晾晒后的泥制作脊兽的基座和大样。在此基础上,通过捏、塑、镂、刻、绘等手法进行精细的深加工,成型后,放工棚下阴干,干后,装窑煅烧,熟后出窑,脊兽呈青瓦色。如是琉璃脊兽,着色、上釉后还要进行二次煅烧。

在村子里走了一大圈,大大小小的窑炉密密麻麻地在农家院的房前屋后站立着,像是一个个谷堆,又带着经年高温煅烧过后的黑色痕迹。

走进空闲着的窑炉。窑炉内,一片黑黢黢。从明晃晃的室外进入,眼睛一时还未适应。摸索着走到最中间,这是一个像蒙古包一样的圆形砖窑。地上堆放着脊兽,抬头看,窑顶逐渐向内收缩,最后在正中间,空着一个圆形的孔,这是用于出气和调节内外温度的。

制坯。李春摄

高温煅烧的窑炉,窑顶像是暗夜里的天空,出气孔像是一轮月亮,悬挂在正中。神秘,而又深邃。像是隐藏着从封窑到开窑这期间的所有秘密。

这项带着鲜明地方特色及浓郁西北乡土气息的脊兽工艺,从它的诞生开始,就带着奇幻的神话色彩,又有世俗的人间情态。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刘小雷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ermuzx.com/gemsqh/1586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